从业者们焦灼不安。拿到整改通知书只代表过了第一关,接下来,公司上下密集开会、加班加点已属常态。那么多密密麻麻的细则条款,反反复复一条条看、一遍遍对照整改,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监管层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平台们敏感的神经。最后能够获批备案的平台有没有总数的限制、到底有多严格的限制,市场风声不断,难辨真伪。于是,中介和掮客们开始登场了,各种交易市场暗流涌动。买卖壳资源、收购底层资产,还有对超额大标不合规业务的各种包装……一些平台抱着侥幸心理,手段百出,企图能涉险过关。
更有甚者,对监管严厉禁止的现金贷和校园贷标的,依旧熟视无睹。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备案阶段平台运营成本飙升、压力相当大,他们要靠现金流撑下去”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旦规模大了,就大而不能倒,想以此来倒逼监管放行。这就是在赌博。”
上海网贷备案的总体原则是“从严把控、不设指标、合规一家、确定备案一家”。那么,终极之战打响,谁能率先顺利过关?
各方都在猜测。有行业观察者预测,上海可能有100家左右的平台第一批通过备案。其中大平台未必多,小而美的业务干净的平台将更具优势。但也有不同的意见:小平台非常容易发生牌照转移,新的控股股东会用这个平台做什么,监管很难预料。
业内也在猜测,备案验收的时间节点有可能延迟。“如果某个地方突然备案出10家平台,其它迟迟拿不到备案的P2P们就会涌向那里,这就是监管套利。所以监管的验收更多要注重各地的协同性。”
一个可以预见的格局是,经历了这场最严格的深度洗牌,P2P的数量将骤减。马太效应下,获得备案资格的平台将集聚最优资源,更多平台将启动上市。
要么一开始就直接放弃,清盘关门;要么咬紧牙关,头破血流也不留退路。有个P2P创业者的签名档是,“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明天。”P2P的过去,背负无数骂名,行路艰难;P2P的明天,合规在即,迎来阳光。
但是,备案资格并不是一剂永久的解药。接下来,金融监管环境会更严苛,市场竞争更激烈。退回到利润空间明显收窄的信息中介形态,互金行业怎么转型开拓获得新的增长点,怎么把普惠金融做得更扎实,都是新的难题。未来,P2P们有没有好故事可以说?
“我认识的以前做P2P的,现在90%都去做区块链了。”一位业内人士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