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吉利和戴姆勒宣布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长城汽车集团发布出行品牌欧拉出行,将融合“分时租赁+网约车+长短租”;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国有汽车公司签署移动出行意向协议书,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此外还有哈啰跨界搅局、斑马3亿融资敲定……
网约车新手密集亮相,“巧合”背后暗含某种必然性,或将带来市场变局。其中传统车企出手频频,一方面是车市“寒冬”倒逼转型,另一方面则是面对市场的主动突围。从长远来看,网约车市场的终局取决于无人驾驶的实力。市场期待新人进入,引入更好的良性竞争规则,把产业融合引导至规范健康方向,而非靠补贴战拉回起点。日前在雄安召开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工信部部长就指出,要围绕车用计算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人工智能等领域抓好技术攻关,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与LTE-V2X、5G等通信网络部署协同推进。
网约车江湖风云再起
网约车市场即便暗潮涌动还是诱惑无数,再次迎来了寻求变革的新入局者。
上汽集团将专车服务扩大至生态运营。“享道出行”定位于中高端客户群体,主打中高端用车服务市场,将提供包括技术平台、运营车辆、维修保养、金融信贷、专业保险等在内的一整套运营网约车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上汽集团还拥有新能源分时租赁企业“环球车享”,每天3.2万台车辆在全国62个城市进行运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进军网约车业务是上汽集团转型目标之一,有助于其实现整体转型布局。
大众汽车集团确立了转型出行服务商的目标。据悉,大众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车联网系统的车型或将在国内上市。作为大众旗下子公司,逸驾智能车联网服务内容也将不断升级,围绕智能车联网、智能出行生态、智能基础设施、大数据应用和智能驾驶等五大核心业务领域,打通传统汽车和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壁垒。
吉利和戴姆勒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持股比例为50:50,计划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不同于此,吉利集团旗下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曹操专车目前已在全国25个城市运营,注册用户超过1600万人。从分时租赁到网约车,吉利集团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出行网络。
此外,哈啰出行小心试水,宣布正式接入嘀嗒出行,在北京、杭州等全国81个城市同步上线嘀嗒出租车业务。从交通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已有100多家网约车平台在部分城市获得运营许可,交通部还在激励京东等进入网约车领域,以促进网约车市场蓬勃发展。这意味着,网约车市场变局将至。
明知是“坑”还往里跳?
网约车市场确实存在供给缺口,让传统车企们争相试水,但在行业内部,网约车不盈利是公开的秘密也可能是长久的宿命。但为何新玩家们还在前赴后继地争相进入?
市场空间尚存,深具潜力。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咨询此前发布的出行报告数据显示,仅2017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交易规模就已超世界其他各国交易总和。预计到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到720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11倍。
相关数据还显示,车联网是物联网体系中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2020年销售新车的联网比率有望达到50%,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国内网约车市场目前渗透率不足20%,还存在很大空间。
自身转型需求。车市低迷,汽车销量下滑、库存增加,传统车企只靠卖车不是长久之计,向出行服务转型以增加分销渠道大势所趋。还有观点认为,“共享出行已成为车企输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渠道”。
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表示,汽车企业入局网约车具有独特的优势,汽车企业具有车辆的先天优势,而车辆生产本身就是移动出行的载具;与互联网公司强强联合进行合作,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我们将看到,车企摒弃单打独斗,选择抱团取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发展的主流。
如何破局?
综观现状分析,中国网约车市场的竞争不单在于战略布局,还要有庞大的财力和谋略魄力支撑,更要有政策支持和用户理解。
作为网约车领域的新手,传统车企尽管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产销能力,却要开始运营自己擅长的制造之外的业务,更加讲究运营与服务,这就需要企业兼顾盈利、流量与营销。从更长远来看,降低人力和运营成本,发展自动驾驶或许是车企在出行领域弯道超车的出路。
城市交通专家徐康明还指出,当前网约车相关法规的落实并不好,非法营运车辆横行抢占市场份额,将给合规营运企业带来影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也要求企业做到“内外兼修”,不仅要合法合规运营,更要积极配合管理部门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保证安全仍是第一要位。中研普华研究员张力旺认为,随着多家企业纷纷推出网约车业务,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之前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望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具有品牌效应的新进者能够形成引领效应,推动市场提供高端服务,继而影响需求结构。建议吸取滴滴的经验教训、杜绝安全事件重演应成为网约车第二梯队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