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回之际,共享单车依然走不出寒冬。4月3日,蓝鲸财经报道称,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将以37亿美元的总价出售给美团,包括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12亿美元现金及15亿美元股权)。同时,也有消息称,摩拜仍然面临三大买家竞价,分别是美团、软银及滴滴。
不过,摩拜公司对此并没有做出回应,其投资人在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多次采访时,也避而不谈。戏剧性的是,滴滴方面表示,既没有参与摩拜的竞价一事,也没有参与投资。美团方面也对此表示不予置评。
据财新网最新报道,近日,在马化腾的推动下,双方已正式达成投资协议。
4月3日晚,摩拜召开了董事会,决定将摩拜全资出售给美团。
据知情人士称,美团以35%美团股权、65%的现金收购摩拜单车,其中3.2亿美元作为未来流动性补充,A、B轮投资人及创始团队以7.5亿美元现金出局。收购金额总计27亿美元。
媒体引述的摩拜内部财务报表显示,截至当前,摩拜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人民币,供应商欠款约10亿元人民币,债务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在找不到投资人和资金接盘的当下,摩拜“卖身”几乎已成定局。
资金危机
美团和摩拜的合作早已埋下伏笔。早在2016年,美团就出现在摩拜融资方名单上,美团点评CEO王兴以个人名义参与C+轮融资。去年9月,美团在APP上线摩拜单车入口,用户通过美团App首页入口,可直接点击进入摩拜单车页面。
此次摩拜引入投资者,也是在现有股东无法持续输血的背景下,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据媒体报道,过去几个月,由于入不敷出,摩拜一直在尝试寻求独立融资,每月运营支出仍超过4亿元。这也使得摩拜陷入了资金危机。
摩拜公司原公关总监黄雪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已经于上个月月底离职,因此不方便回应。
前述摩拜内部财务报表显示,摩拜目前日订单不足1000万单,按照摩拜投放的900万辆单车计算,平均每天每车一单。这一数据相较2017年9月超3000万的日订单数,跌去近七成。
复星新技术与新经济产业集团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丛永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仅仅用12月份的运营数字来看全年订单数是不合理的。“有季节性因素在里面,据我所知,摩拜的运营效率并不算低。”
从去年年底开始,摩拜便接连传出E轮融资的消息,只不过至今仍然没有下文,其估值也从上一轮的34.5亿美元降低到27亿美元。BOSS直聘上的数据显示,摩拜单车整体评分好于ofo,但进入2018年,摩拜好评度下降明显,ofo则平缓上升。在第一季度,两家公司员工活跃度骤升,并加大寻找新工作的力度,两家公司可能正在经历离职潮。
据悉,从去年年底开始,摩拜已有多名高管相继离职,加入区块链创业。
竞争进入下半场
美团在出行领域的野心,在今年逐渐浮出水面。不只是涉足网约车领域,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王兴同样不愿意错过。2016年,王兴以个人名义参与了摩拜C轮与C+轮共计超1亿美元的融资。目前,腾讯仍然是摩拜除管理团队以外最大的股东。
摩拜面临窘境的同时,ofo的现状同样不容乐观。在上一轮融资中,由于滴滴拒绝新投资方进入ofo,阿里巴巴再次利用“债转股”方式入股。今年2月,ofo以动产抵押的方式向蚂蚁金服和天猫公司共计借债17.66亿元人民币。随后,该公司又宣布完成E2-1轮“股权+债权”融资8.66亿美元,由阿里巴巴领投。
有分析人士认为,鉴于美团点评、摩拜均属于腾讯阵营内的公司,腾讯极有可能撮合这笔交易。而随着美团的入局,国内共享单车行业开始呈现出摩拜、ofo和哈罗单车竞争的局面,而后面两家公司都属于阿里系。
最终,行业还是出现“二马”对立的格局。对于美团来说,则借此补齐了出行板块的短板,全面与滴滴抗衡。
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团在网约车领域仍然在持续砸钱,不大可能会抽出这笔巨资来投资,除非腾讯能持续给美团铺路。”美团为了补齐出行版图上对单车的缺失,这也是出于长远竞争的考虑。”
在他看来,共享单车存在泡沫是行业共识,各家平台比拼的是谁亏得更少。从一开始,就预见到单车很难成为单独的商业模式,它更像是基础设施,为物流或支付、信用来培育用户。
目前,行业也从粗放竞争进入到了下半场竞争,运营成本高企、车辆损耗过大等老的问题尚未解决,用户又对骑行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这些问题一直都在,只不过是过多的追捧掩盖了这些毛病。”黄渊普进一步指出,共享单车行业仍然需要精细化运作,竞争还远未结束。毕竟,行业的门槛和护城河并不如电商或O2O那么高,如果有新的资本进来,一定程度上也能打破现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