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亮缺席
,祝九胜带队,向媒体解读万科2018年的年中答卷。
当天,在大盘上涨35点背景下,万科A股价上涨2.4%,在地产行业排名第11位。无悲无喜。
壹
万科上半年营收1059.75亿元,同比增长51.8%;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增长34.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2亿元,同比增长24.9%。
这一增长速度,谈不上靓丽,尤其是跟恒大、碧桂园、新城等同行相比。虽然喊了许久转型,但业绩贡献主要来自房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其他新业务还在吞噬现金流、消耗费用,却没有对利润明显贡献,可见转型不易。
有人甚至认为,万科在全市场上市最早,再融资不少,背靠国企股东,但现在各项指标逐步被人超越。万科团队果真那么优秀?
细抠数字,更为令人迷惑。在毛利率同比继续提高的基础上,净利率同比却由14.4%降至12.76%。净利润增速 24.9%,更是远低于营收增速(51.8%)。
有一个问题,到场媒体并未提及,万科首席财务官孙嘉则是一语带过:“我们还会继续实施和探索事业合伙人机制”。
这就是万科的少数股东权益之谜。
贰
翻看半年报,上半年少数股东损益是44亿元,占净利润的32.5%。这一数据占比,去年上半年是27%,去年全年是24.6%,呈现逐级提高之势。
万科上半年业绩增速低于营收增速,原因在于,管理费率(4.1%)和财务费率(2.2%)有所上升,同比分别提升了0.37和1.17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少数股东权益大幅增长60%(从27.5亿增至44亿)。可见,少数股东权益的增长,已经影响到了万科的归母净利润。
半年报披露,上半年万科获取新项目117个,总规划建筑面积2049.1万平方米,权益规划建筑面积1143.9万平方米,按面积来算权益比例只有55.8%。这意味着,未来万科销售收入的含金量将大幅下降。
“少数股东”到底是谁?
叁
一切肇始于2014年。
万科开始尝试事业合伙人制度,包括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和项目跟投制度。理由是,项目跟投是将项目一线管理团队和股东利益紧密捆绑的管理机制。然而,少数股东权益的占比越来越高,万科股东增收不增利。
对于需要自掏腰包的跟投制度,万科员工怎么看?
澎湃报道,在宝能连续举牌万科之时,“万科职工代表大会”最终形成了一个决议,要求参会员工代表签字。决议包括两点内容:
1、全体职工代表支持万科工会起诉钜盛华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违法增持万科A股票行为。
2、全体职工代表要求股东遵守事业合伙人规定,维护员工跟投利益。
参会委员透露:“大家似乎并不太关心万科将来的第一大股东是谁,绝对大部分问题都是围绕跟投制度展开的。对于基层员工而言,跟投才是与其利益紧密相关的事。”
界面报道称,员工参与万科地产项目的投资,结算后获得相应分红,收益率普遍高于100%,甚至超过500%。
对于一个项目,员工能跟投多少金额?根据万科的跟投制度:员工跟投总额不超过项目资金峰值的10%。请注意,是整个项目的10%,不是万科所占权益的10%。
2017年8月,同样是中期业绩发布会,郁亮强调,万科过去盈利能力有提高,跟合伙人机制有很大关联。首席运营官张旭则称,有跟投制度以后,员工的利益和股东“是一致的”,所以会更加谨慎保护股东利益。
肆
跟投制度的明细,万科之前并不披露。
或许迫于外界的议论,直到2017年年报,才披露了5个跟投项目的情况。万科开展跟投的项目中,营业收入最高的前五大项目依次为珠海万科城、东莞虎门万科城、东莞云广场、广州智慧商业广场以及莆田万科城七期项目。
其中,珠海万科城名列万科2017年营收第五,万科员工顶格跟投,实际投资占比达到10.2%。该项目中,万科方的投资占比为40.8%。也就是说,员工跟投计划,从50%的总盘子中,拿走了10%,累计收益超过1亿元。
莆田万科城七期项目,也是顶格跟投了11.4%,累计收益4100万元。从销售现场的照片来看,该项目十分抢手,难怪员工积极跟投。
一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宝能系,由于资管计划未能展期,4月3日宣布了减持计划。到7月24日,宝能持股比例降至20%。8月8日,万科A出现一笔46.54亿元的大宗交易,疑似系宝能旗下的金裕1号的清仓动作。按此计算,宝能系对万科持股比例降至17.50%。
从万科的K线图,以及宝能的各项成本来看,宝能虽然在万科一役中轰轰烈烈,但恐怕获利无多。
在此前的宝万之争中,宝能多次指责,“万科事实上成为内部人控制的公司”。
---------------------------------@今日话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释老毛 $万科A(SZ000002)$